编辑导语:之前我们在被拉进一个微信群时是无法看到这个群的历史消息,微信更新了一个新的功能,在邀请进群时可以选择分享聊天记录;本文是对于此功能设计的分析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最近微信群用的比较多,在邀请新用户时,发现新增加了“分享聊天记录“功能;功能虽然简单,觉得还是值得分析一下的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功能的设计细节,顺便讨论下“为什么新成员不能够查看微信群的历史消息”。
一、功能描述
我们都知道,正常情况下新成员无法查看加入之前的群消息,而“分享聊天记录”给了新成员查看部分历史消息的机会。
这就解决了特定场景下,群信息共享的痛点;例如当我们讨论工作时,需要中途邀请其他同事加入讨论,此时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部分内容,便于快速入群加入讨论,提高用户效率。
这个功能并不复杂,只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。
因为功能按钮出现在邀请用户入群的环节,最初我以为这个功能是通过分享部分聊天记录,让受邀者更好的了解微信群是做什么的,更容易接受邀请;就是说我以为用户在入群之前,就可以看到分享的信息。
实际上,受邀者在未入群前,是感知不到邀请者分享了聊天消息,只有正式入群后才能看到分享消息的提醒。
二、交互流程
整个过程包括邀请者和受邀者2个角色,主要的交互流程如下:
1. 角色1——邀请者
1)分享消息
用户进入选择联系人列表,通过屏幕左下方的“分享聊天记录”按钮,点击后选择聊天记录,就完成了聊天记录选择;当对方入群后,就可以看到分享消息的链接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微信在选择聊天消息的交互操作上做了创新,与传统点击选择不同,采用了滑屏选择方式。
下滑自动选择聊天记录,上滑则取消聊天记录选择;并且增加了震动反馈,避免用户多选或者漏选,让选择过程更加简单、高效。
2)消息撤销
受邀者入群后,邀请者还可以撤回分享的消息,移除受邀请者。
不过撤回分享消息是有时间限制的;我进行了测试,大概2个小时后进行撤销操作时,发现消息已经无法撤回了,只能够移除用户;不过我觉得实际的限制时间会更短,或许跟普通消息2分钟内可撤回的标准是一致的。
理由如下:
- 消息是有时效性的,时间过长后再撤回,对方很可能已经看过了消息内容,再撤回已经没有意义了。
- 消息撤回本身会造成对方的困惑,更多是一种容错机制,也并不是微信所主张的;较短的时间限制也会让用户的分享行为更加谨慎。
- 一致性要求,统一的撤回时间限制,可以减少用户的认知成本。
2. 角色2——受邀者
受邀者收到的邀请消息与普通邀请消息并没有区别;受邀者加入微信群后,群内会展示“分享消息”的文字链接提示,跳转后就可以看到分享的群消息了。
不过这里存在一个小问题——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中,分享消息的提示在屏幕顶部,展示内容还包括了大篇幅的群内成员昵称,整个页面过长;页面自动定位到底部,用户很容易错过分享的信息。
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弹窗式的强提醒呢?
这就要说到微信的设计理念了——为了减少用户的社交压力,微信的消息提醒基本都是弱提醒。
如果采用弹窗形式,无论是单纯的弹窗提示,还是弹窗中直接铺开展示消息内容,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感,这是微信所不允许的;而文字链接的弱提醒给了受邀者信息查看的主动权,更加符合微信的设计理念。
以上就是整个的交互过程——这个过程凸显了微信设计对用户需求、场景、效率的追求,以及对设计理念的坚守。
三、延伸思考
那我们讨论下“为什么不直接将群消息对新用户开放呢”,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。
1)正面——用户是否需要查看全量历史消息
根据群成员关系,我们可以将微信群大致分为熟人群、半熟人群、陌生人群。
熟人群比较典型的就是家庭群、工作群,里面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亲属或者好友等,都是熟人关系。
半熟人群里面会有一些好友或者熟悉的人,在生活上有一定的交集;例如小区群、妈妈群等。
而陌生人群内成员大多来自天南海北,陌生人占比更高,因为特定的目标而形成一个集合;例如兴趣群、微商群、学习群等。
我们加入群的主要目标是抱着交流的态度,更多的是希望在未来获得信息;而历史信息并不是用户所关注的,因此新成员并没有强烈了解之前群消息的需求。
另外从知乎问题的关注者和浏览数量上,我们也可以大概推测出用户的需求并不强烈。
2)反面——如何开放历史信息会怎么样?
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,更强调信息的及时性。
如果之前的消息对新成员开放展示,好奇心比较重的用户可能会不停爬楼,造成用户的行为负担,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的交流。
对于没有需求的用户,历史消息则是没有价值的冗余信息,甚至是一种干扰。
同时消息是有一定的实效性的,例如红包或者分享链接,用户兴冲冲的打开时,发现信息已过期,对用户也是一种不好的体验。
还有就是公平性,在微信群中的红包玩法涉及到金钱;如果新加入的成员可以参与抢历史红包,就会减少了其他成员机会,并且会造成一定的漏洞风险。
四、总结
在我的认知中,“分享聊天记录”应该是小众需求,我所能想到的场景更多的是办公交流;或许在没有内部通讯工具的中小企业中,微信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,这个需求的应用可能比较广泛——不过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微信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见解,大家有任何想法可以评论区留言,进行更多讨论。
#专栏作家#
子牧先生。公众号:子牧设计笔谈(HelloDesign)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用户体验设计师。产品从B端到C端,横跨信息通信、电力、证券、电商等多个领域。擅长设计方法论和交互设计研究。
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我缩ws91.cn长链接转短链接在线工具,每日分享互联网行业资讯,提供独家互联网视角!